两位燃料电池领域著名专家赴我院做学术报告

应机械学院副院长焦魁教授的邀请,同济大学明平文教授和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侯中军副总经理将一同访问我院并做学术报告,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届时踊跃参加。

报告时间:5月23日(周四)下午3点

报告地点:北洋园校区机械学院37楼宏远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image.png

明平文,同济大学教授/博导,“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历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总体组组长/研究室主任、科技处处长,国家科技部/UNDP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经理、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技术及其过程工程研究。作为主要人员承担了973、863、中科院重大专项等燃料电池相关课题30余项,国内首次提出增压型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及金属薄板电堆等概念,率先燃料电池深潜器海试、集成重整器热电联供实验;并组织实施了上汽等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推进产品与工艺正向开发流程,在国内首次基于自主技术开发出可量产、寿命超过5000小时的系列车用电堆。先后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累计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授权并有效发明专利90多件、PCT发明2件。

报告题目:

氢能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思考

报告内容简介:

氢燃料电池汽车2015年开始商业化,中国在能源及环境约束下、鼓励新能源汽车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当前,插电式混动及纯电动汽车的财政补贴将在2020年退出;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则保持财政补贴强度到2020年,学界与产业界推出了技术与商业化路线图。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准备,始于2000年,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技术验证示范。从2011年开始,进入到车企引导产品开发的阶段,面向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初步解决了可靠性(MTBF 1000hr)、耐久性(5000hr)、低温启动(-20摄氏度)等问题。到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累计交付使用的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000辆,最大的单品交付超过300辆。

商业化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1)氢燃料的生产监管及终端加注成本偏高;2)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偏高、产业链不健壮;3)燃料电池寿命与环境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产业界期待工程学家和化学家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包括: 1)如何从便宜的制氢厂获得加注终端的便宜燃料,廉价易用的储氢材料创新也许仍是最终解决之道;2)等于现在内燃机功率密度的燃料电池系统,核心的电堆如何从3kW/L走向9kW/L、而每辆乘用车的铂用量不超过10克;3) 商用车对内燃机的寿命要求是2万小时,如何从当前的0.5万小时提升。

中国的科学界,已经针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进展,如:低铂/非铂催化剂、耐腐蚀涂层、薄金属冲压成形、基于热容仿真的冰晶成长控制、启停及动态加载衰减控制等,但仍需在催化层及其浆料活性及通量提高、质子膜强度及耐腐提升与溶胀控制、扩散层低成本制备等诸多方面持续改进。同时,液氢和/或超临界氢的储运、大规模弃光/弃水/弃风/弃核电解水制氢籍燃气管道伴输等正在业界探讨。期待开展学界及业界的国际合作。

 

报告人简介:

image.png

侯中军,教授级高工,现任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方向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暨燃料电池与氢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从事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曾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五项国家“863”及“973”计划课题,累计研发经费超过1.6亿人民币,并获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目前兼任全国燃料电池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持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发动机产品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解决了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问题,实现了我国首款金属板大功率电堆的开发应用:HY-MOD®300型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模块是我国首例自主研发的超越5000小时耐久性的燃料电池产品,同时可实现电堆-10℃低温启动,-40℃储存,成功应用于我国汽车工业界首款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燃料电池轿车和全球第四款、我国首款商业化燃料电池多功能车-大通FCV80,累计燃料电池电堆产量超过9000kW,销售额超过2 亿元;开发了我国首例满足整车应用要求的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产品HY-MOD®400,在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上小批量投放应用;主持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中得到充分应用;设计开发了燃料电池电堆千台级量产工艺,并实现了电堆的批量制造。

现任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企业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开发出高功率密度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基于该产品开发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已经在轿车、大巴和货车等整车平台实现集成应用。

报告题目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报告内容简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已经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与车企为代表的工业界共同努力解决了电堆的功率密度和寿命等关键技术问题,目前正在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应用降低成本,并推动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我国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已经达到3kW/L,突破解决了寿命问题。本报告将介绍相应工作的研发历程,讨论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